马丁·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网站:fsb-bearing.com

马丁·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

时间:2018-09-27 15:14:23编辑:梓岚

马丁-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

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,各国势力最强的封建主是罗马天主教会。罗马教皇严格地控制着教会的行政权和司法权,另外教皇是成千上万信徒的精神代表。要发展资本主义,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,其障碍主要是教会的政治权力以及它对人们的精神统治。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于16世纪的德意志,随后波及到西欧诸国,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。

1517年,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,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,灵魂即刻升入天堂。这种无耻的勒索,激怒了德意志人民。马丁·路德写成《九十五条论纲》,痛斥教会的无耻行径。论纲虽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,但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神权。

论纲迅速传遍整个德意志。路德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,态度变得更加坚定。他拒绝了教皇撤回论纲的要求,并当众烧毁了教皇开除他教籍的敕令。1520年,他连续写了三篇文章,系统阐述了他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。他主张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;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;不向罗马输送钱财;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,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,而由世俗当局处理。这实际上是德意志独立的宣言。他宣扬每个信徒都有读圣经的权利,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,而神职人员是多余的。

他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。无疑,这样做将使教皇、教会和教律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,有反封建的作用,并且蕴含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倾向。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,德意志人民在宗教改革激进派闵采尔的率领下,于1524——1525年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。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。
本文标题:马丁·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- 世界历史
本文地址:/sjls/28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