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网站:fsb-bearing.com

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

时间:2018-04-24 09:54:44编辑:梓岚

科举制度简介

科举,科举制、科举制度,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。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,所以叫做科举。士子应举,原则上允许‘投牒自进’,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,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,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。

科举制度的建立

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,完备和兴盛于唐宋,衰落于明清,清朝末年被完全废除,共存在了1300年。它起源于门阀等级制度盛行的时代,是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,它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,对各种人才择优而用,是合乎时代潮流的,对后世的政治、文化、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:隋唐时期

隋废九品中正制,大小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,无须经过中正的评定。而选士的办法则是分科公开考试。自隋炀帝大业二年(公元606年)始置进士科,以试策取人,中国的科举制遂正式开始。所谓“进士”,即进受爵禄之义。除进士科外,隋代也设有“明经”科。

唐承隋制,继续实行科举取士,并增加了“明法”、“明字”、“明算”等五十余科,而以进士、明经两科为主。进士科重文辞,明经科重经术。高宗以后,进士科尤为社会所重。时谓由进士出身者,“终身为闻人”,甚至还有“三十老明经,五十少进士”之说。进士科、明经科每年都要举行考试,称之“常科”。常科之外,唐代还有制科,即由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,有“贤良方正直言极谏”科、“才识兼茂明于体用”科、“文辞秀逸”科、“风雅古调”科等百余种,考期不固定。
本文标题: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 - 历史文化
本文地址:/whjc/5746.html

本文标签:科举制
本文专题:

下一篇:谷雨是什么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