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舞弊: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网站:fsb-bearing.com

科举舞弊: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

时间:2017-07-31 11:00:46编辑:历史狂流

所谓“冒籍”,是指考生冒外州、县的籍贯参加考试,一则占用其他州、县的录取名额,二则在本州、县考完又去别的州、县应考,以增加录取机会。“冒籍”现象也多发生于初级考试。为了杜绝“冒籍”,自清康熙年间起,朝廷推出了“审音”制度,即核对考生的口音,以判别其是不是本州、县人。此外,五名考生互结联保也是防止“冒籍”的措施之一。

“夹带”就是“打小抄”,考生将抄好的**四书”、“五经”或往届优秀文章偷偷带进考场,以便抄袭。“夹带”的现象在明清时期很普遍,因为明清科举以八股取士,重视机械记忆。明清考生**夹带”的技术十分高超,卷上,或抄在衣服夹层,或抄在胳臂、大腿上,令监考人防不胜防。明清朝廷针对“夹带”手法,推出的反舞弊措施是最多的。例如,考生穿戴的衣裤鞋帽都必须是单层的,不能有里衬;砚台不能过厚,毛笔必须空心,烛台必须是单盘的,而且用锡做成,烛台柱子中空通底,盛放这些工具的篮子必须镂空能看清里面<甚至考生自带的食品也必须切开,供巡查官检验。为了防止考生将文章抄在身体上,朝廷甚至规定,考生人场时要解开内衣内裤,接受严格搜检。

乾隆年间,顺天乡试曾经开展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严査,派出大批军役逐个搜身,并规定搜到“夹带”一个赏银三两。结果,那次考试搜出“夹带”者40余人,交白卷者68人,没有答完的考生329人,文不对题的考生276人,而慑于严査未敢人场的竟有将近3000人。乾隆帝听说后大惊而怒,立即对科举考试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。而针对考场内的抄袭、换卷、传递纸条等舞弊行为,朝廷则规定考生间隔人座,并建了高楼,专门监视考生的一举一动。 
本文标题:科举舞弊: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 - 野史传说
本文地址:/yszt/16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