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路边野餐」背后的「潜行者」网站:fsb-bearing.com

「路边野餐」背后的「潜行者」

时间:2022-12-12 23:56:22编辑:fsb-bearing.com

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,前苏联殿堂级电影诗人,最伟大的光影圣徒,灵魂丰沛的长镜头大师;在这些惊人的盛誉背后,我们始终在期待着雕刻时光的后来者。

1979年,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远赴爱沙尼亚拍出了科幻杰作《潜行者》,改编自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经典短篇小说《路边野餐》。尽管远离苏联故土,但塔可夫斯基镜头下的流动时空和精神内核,依然是原汁原味的苏联气格;而更令人叹服的是他对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无缝隙转换,正如影片中那行诗句:“过去、未来只是现在的继续,一切变化只是在水平线那里闪烁。”

2016年,27岁的中国独立导演毕赣终于将他的第二部长片《路边野餐》(22岁曾执导《老虎》)送上了大银幕。影片原定名《惶然录》,与葡萄牙诗人佩索阿之书同名,之后才改名《路边野餐》,则与塔可夫斯基《潜行者》的原著小说同名。影片中那个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,同样贯穿了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就像画了一个圆形的钟,借由两男两女的视角流转,带出整片地理空间,仿佛一场惊艳的亚热带桃源梦境。毕赣导演出生于极具异域风情的贵州凯里,按他的话说,这部电影便是拍给野鬼和风看的。

 

(左)塔可夫斯基杰作《潜行者》改编自经典短篇小说《路边野餐》;(右)毕赣导演作品《路边野餐》

毕赣导演无疑是塔可夫斯基的忠实拥趸,无论是对《路边野餐》的片名选用,还是对长镜头的实验性探索,都在有意无意间将我们引向塔可夫斯基的精神衣钵。而毕赣自身也曾在一席演讲中陈述过他初看老塔《潜行者》时“从懵逼到开窍”的心理转变:“突然觉得,电影为什么不能这样,那是一种怎么的美感,我无法表述,我希望不断用创作去回答。”
本文标题:「路边野餐」背后的「潜行者」 - 社会百态
本文地址:/shbt/25683.html

本文标签:
本文专题:

下一篇:返回列表